有爱无碍,曹操出行为空巢老人点亮暖心探访路
5027
2023-12-17
导读:“原来不戴眼镜也可以看得这么清楚!”杨先生看着眼前的视力表不禁感叹到。
两天前他还是高达1250度的近视,面对面看不清爱人的脸、手捧书看不清书上的字,如今他却拥有了1.0的视力,再也不用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生活。这一切的改变都得益于东莞华厦眼科医院梁秀栋院长为他做的一场ICL晶体植入近视手术。
以学术钻研为基础
培养优秀的后辈
2008年梁秀栋医生硕士毕业后就开始从事眼科工作,多年的研学和实践让他积累了扎实的眼科医疗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怀着对医学事业的满腔热情和实现病人清晰的理想责任,梁秀栋院长在2017年加入了东莞华厦眼科医院,凭借着精湛成熟的技术和谨慎求实的医风,他很快就成为了屈光科的一把手,为东莞地区的人民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清晰梦,也为更多周边人民带来福音。
在眼科工作期间,梁秀栋院长不仅在自身岗位上发光发热,还热衷于参与各种协会调研,作为广东视光学学会屈光手术委员会委员、广东中西医结合眼科专科委员会委员,他曾多次出席大型学术委员研讨会,对近视手术这门学问作出了独到的见解和精妙的论述。在院期间培育了数十名优秀医生和模范护士,短短的7年时间里,不断壮大东莞华厦眼科的医资力量和团队建设。
以谈话开始问诊
用温度亲近患者
每天一早,梁院长到科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案例资料,了解预约患者的信息。从术前咨询到检查面诊,梁秀栋院长都会十分耐心地回答患者的疑惑,并详细询问每个患者的摘镜目的和需求,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交谈,他也交到了不少“朋友”,患者们都乐意找他聊天。
梁秀栋院长自己早在多年前就做了全飞秒近视手术,他经常以自己的感受和情况和患者沟通,给他们最合适的建议。
曾经有一对双胞胎姐妹找到梁秀栋院长做近视手术。患者俩一开始还比较拘谨,对近视手术也没什么了解和主意。在梁院长的不断引导下,十来分钟后俩姐妹仿佛就打开了心门,话题也变得很轻松。互相倾吐着因为近视而带来的不便,表示想在进入大学之前完成摘镜,实现清晰。
姐妹俩一个是300度高散光,一个是300度低度近视。针对两姐妹的不同近视情况,梁院长为他们分别进行了精雕半飞秒近视手术和全飞秒近视手术。姐姐通过个性化的方案矫正大散光,妹妹由于专业有运动需求,选择全飞秒可以提高抗压能力。
术后这对双胞胎姐妹的视力都恢复到了1.0,完全符合她们的预期。半个月后再次到院复查,视力均恢复到了1.2。她们激动地表示:“梁院长的话很有力量,人也特别亲切,一点架子都没有。术后复查问了一堆问题也完全没有懈怠。”
带着这份美好的清晰和对校园生活的向往,俩姐妹在大学开启了新的人生。
以手术台上的磨炼
积累丰富的经验
医生这两个字,写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它被赋予信任、被倾注希望,同时也承载了无形的压力。
“每一次上手术台我都会提醒自己,手术只有一次,没有后退的余地。”不管是传统的准分子激光手术,还是当下流行的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每一次成功案例的背后,都是梁秀栋院长一次又一次的小心试探、反复琢磨。
“我们需要设计各种适合患者的方案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也需要沉浸在手术室里做大量的手术来锻炼自己,只有不断地实践总结,才能应对各种问题。”
手术台上的梁院长和平日里的他又是不一样的风采,手术开始前他会严谨认真地反复核对患者的信息,坐在病人看不见的“幕后”为他们的清晰保驾护航,一次次提醒、一声声鼓励,都是给患者最大的信心。术后面对患者,他也总以微笑待人,忙中有细地照顾患者情绪。
正因为对病人抱有耐心、热心,对工作持之细心、严瑾,他收获了许多本地患者的赞誉和肯定,甚至还有外省的患者飞跃几千公里过来找他做近视手术。
以从医的使命
保持初心热忱
在梁秀栋院长的职业生涯中,有太多双眼睛让他印象深刻,有正值风华为参军梦想选择摘镜的,有不满现状渴望改善外貌选择摘镜的,也有不惑之年为职业理想选择摘镜的……
不管是出于哪种动机,梁院长都能透过他们充满期待的双眼找到那份深藏眼底的信任。
因为信任,眼科医生这份职业,梁秀栋院长一做就是二十多年,也因为信任,他充分理解和尊重每一个患者,更因为信任,他将不忘记自己的初心,继续在东莞华厦眼科医院实现每个人的清晰理想,继续在从医热忱中完成患者认可和自己满意的闭环。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