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市茂名:滴滴拒载频发,残疾人出行权益谁保障?

admin 4282 2025-08-21

  茂名,这座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好心之城,一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展现着城市温度。然而,近期频发的滴滴拒载残疾人事件,却如一道突兀的裂痕,让残疾人出行权益保障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下,特殊群体的出行之路为何仍布满荆棘?一段令人揪心的聊天记录,揭开了重度残疾人陈先生的出行困境。他向好友无奈地感慨:“刚刚又被拒载了。”从聊天记录中还原的细节满是无奈:陈先生提前与司机沟通,明确表示自己无需搀扶,只需协助搬动轮椅,但司机却以“有规定,不能动乘客物品”为由搪塞。随后,司机又要求“要人陪同才肯搭载”,最终迫使陈先生取消了订单,还甩锅称“车主取消不了”。陈先生的一句“以前都没有这么频繁的拒载”,道尽了残疾人打车难的现实,更折射出滴滴平台在服务特殊群体方面存在系统性漏洞。

bf6295f469f9dc021162a1a07c201dd2.jpg


ef7b62ffcbabb9b2496d4a303d626c06.jpg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茂名的文明建设本应覆盖每一个角落。然而,滴滴拒载残疾人事件的反复上演,与“包容、关爱、无障碍”的文明内核背道而驰。残疾人平等出行,既是基本权益,更是检验城市文明的“试金石”。如果连轮椅使用者的出行需求都无法得到回应,那么“人文关怀”便成了空谈,“社会和谐”也如同无根之木。频繁的拒载行为,不仅损伤了陈先生等残疾人的出行尊严,更是对文明城市最珍贵的“里子”造成了损害。从事件的本质来看,滴滴平台的管理失职是显而易见的。司机以僵化的“规定”为由拒绝帮助搬轮椅,暴露了平台在特殊场景服务培训方面的缺失。规则执行的机械性,更是让“用户为本”的服务理念沦为空谈。而监管部门的反思同样迫切。当残疾人遭遇拒载时,除了漫长的“打热线—等回复”流程,能否建立更快捷的维权通道?虽然茂名市交通运输局在沟通中被提及,但从陈先生过往的投诉经历来看,部门协同效率和问题处理闭环仍需进一步优化。文明城市的交通出行服务,必须与城市荣誉“同频共振”。0a25e2f5fd4a26b8a8ff747ddffeecc5.jpg

f9f739489ebc0fb5e3904af73d2740ba.jpg

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既是认可,更是责任。它要求城市以“绣花功夫”守护每一份权益。茂名要让“文明”不止于招牌,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滴滴必须完善服务规则,细化特殊群体出行保障条款,明确司机在协助残疾人出行时的具体职责和操作流程。同时,要强化司机培训,让“主动协助、柔性服务”成为司机的职业自觉,彻底杜绝“拒载特殊群体”的行业陋习。交通运输等部门需建立“残疾人出行投诉绿色通道”,简化维权流程,确保残疾人能够快速、便捷地反映问题并得到及时处理。对违规平台和司机要严肃追责,以“监管力度”托举“出行温度”。要凝聚“关爱残疾人出行”的共识,让“无障碍出行”理念融入城市血脉。从宣传引导到志愿协助,让每一次“停车帮扶”都成为文明茂名的生动注脚,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出行的良好氛围。陈先生的拒载遭遇,是茂名守护文明成色的一道“必答题”。唯有平台、监管、社会三方携手,用行动消弭出行障碍,才能让“全国文明城市”的招牌真正成为全体市民(包括残疾人)共享的幸福底色,让“出行无障碍,城市有温度”从口号变为茂名街头的日常风景。后续事件进展,我们将持续关注。



上一篇:科普惠乡践初心,青春赋能百千万:广师大学子奔赴紫金县凤安镇开展科技科普下乡活动
下一篇:已是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